重庆房产中介或将重新洗牌,最受益的会是谁?
2020-04-16 11:13:07 来源 T|T一个南方来的朋友问我:“重庆排外吗?”,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个问题,他告诉我,来了重庆一年多,感觉融入不了重庆社会,始终是局外人。我告诉他:“重庆人非但不排外,而且对外地朋友们都很热情。开放、热情,坚韧、积极,是重庆这个中国最年轻直辖区的性格剪影。
外来中介能够进入重庆并保持一定体量,足以证明重庆并不排外,但最终由本土企业到家了完成地区性第一,这就是重庆人坚韧、积极、能吃苦、不服输的性格表现。
这次中介行业难得的正面对线起源于何呢?今年3月31日,58同城、58爱房联合给到家了融资5亿元,这就意味着在重庆这个市场上,到家了越来越有底气和同行叫板了。
于是便有了此次到家了与贝壳系的隔空喊话。
链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做到第一,但就是啃不下重庆市场此次融资无疑让链家在重庆的反超压力增大,危机感来了,我岂甘心输给你,链家岂能坐以待毙。
这次网络对线证明一件事:“谁说全国就大于地区?”地区企业中的佼佼者那也是能跟行业大佬扳扳手腕的。
本土企业到家了与外来企业们
“重庆人不排外,重庆人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”。
到家了享有得天独厚的本土化优势,走进市场,消费者乐于接受也愿意选择,毕竟重庆人更懂重庆人,重庆人更愿意相信重庆人,本土情怀是挥之不去的。就像北京起家的链家,在北京起家的链家在全国业务做得最好也最具代表性。
这就好比你住在一个小镇里,镇口有一个小卖部,老板是本地人、员工是本地人、卖得也是本地人的东西,你不常去光顾,但是你也知道有这个店铺的存在。一段时间之后,突然一有名气的外来人到这个镇子,他们也要在这个镇口开小卖部,还准备想方设法去影响这个小卖部的生意,卖的东西还一样,请问你更喜欢谁?
这就是重庆本土到家了与外来企业们大概的区别。平常或许没感觉,一旦涉及到本土与外来的竞争,大部分人的天然立场都本能的倾向于本土企业,才能让到家了完成弯道超车的壮举。
到家了成为重庆市场第一,外来者属性天然让其处于本土企业的对立面必然是其中一大原因。就拿这次到家了与贝壳重庆隔空对线来说,网络上的支持率显示,到家了明显高于链家。链家20115年收购大业兴等中介公司,在重庆进行品牌扩张。到家了2016年就反手来个整合本土中介推出“到家了”这块牌子分庭抗礼。所以单纯以胜败而论,到家了是胜利者。
58同城与贝壳系的刀光剑影
18年,链家网升级为「贝壳找房」,成为一个加盟式的资源分享服务平台,宣告【贝壳系】的成立,到家了趁着链家倾力开发贝壳系时,抓住时机,实现人员、门店、业绩对重庆链家的全面包围。
小鱼吃虾米,虾米吃自己,只有大鱼才能吃大鱼。贝壳系的建立给链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。2019年贝壳系豪言要狂揽2万亿业绩,就算是��水给他减掉50%,也远超2019碧桂园的7329.5亿元总销售业绩,新生势力强悍的发展轨迹让另一个资源分享服务平台受到了威胁,谁?58同城。
58同城2015年收购安居客集团后,在整个房产中介服务平台上是绝对的老大King!现在一个挑战者出现了,本来也是该跟着58吃饭,结果今年的3月4日,贝壳宣布D+轮融资由软银、腾讯、高瓴、红衫等机构参与,总融资金额超过了24亿美元。资金上完全不逊色58,这时候的58总该做些什么。
现在看一看58融资布告是怎么说的?
为什么58这个线上平台在市场上生存这么久没有被指责过“破坏市场”,而贝壳短短2年不到就被各种机构指责破坏行业平衡?正是因为贝壳的这种自给自足生态已经完成某种闭环,换句话说它的利益分配已经完成并停止了,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利益是有限的,利益再分配是稳定发展重要手段之一,一个有垄断潜质的企业已经完成利益分配进入闭环,自然会被指责“贝壳之恶”。
最终受益者最后会是谁?
有人说到家了是最终受益者,补足了短板,获得了大量现金流,以后前途无量。也有人说,58是最大受益者,但我仔细想想,这算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,但也算不得是最终受益者。
那贝壳系就是最终受益者吗?明显不是,两大竞争对手的联手,对自己来说怎么都是不利的,更何况还被安上了一个垄断市场的罪名。所以最终受益人只有一个:普通消费者
消费者最怕什么?一家独大,没得选择。如果贝壳击败58同城,那基本就完成了中介市场的垄断,然后把佣金提高到四个点、五个点、六个点,消费者有选择吗?没有。
所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,到家了不管与谁合作,只要它愈发强大,保持实力与链家一较高下,那就是好事。
竞争带来的不仅是服务的进步,也会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,消费者买卖房子不那么被动。在竞争的过程中,企业们吵得越凶,消费者越是赚得好处,打得越凶那更是血赚,这就是普通吃瓜群众的心态:开始你们的表演。